喀喇沁旗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五
喀喇沁旗锦山镇贵宝沟村贫困户庞秀文家因残因学致贫,2017年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选择了光伏项目,在自家屋顶铺设了3.08千瓦的光伏发电,实现了“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庞秀文家不但可以自用电能,还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加上补贴每年有3500元的收入,收益期为15至20年。2018年6月,庞秀文又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发展了基础母羊养殖,当年10月收入7800元,今年2月又收入10400元。村第一书记戚宏剑告诉记者:“贵宝沟村是锦山镇两个山区村之一,我们根据村实际,帮助贫困户选择‘菜单’内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2017年以来,喀喇沁旗以脱贫攻坚战略统揽全旗发展大局,以产业扶贫全覆盖为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喀喇沁旗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喀喇沁旗培育发展脱贫产业奖补办法》,立足“精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力实施“菜单式”产业精准到户项目,切实增强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和长远性。
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喀喇沁旗坚持树立“要什么、给什么”的帮扶理念,精心“配菜”。针对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产业项目,推行“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乡镇街道和部门上菜”模式,设计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商业、光伏、农机具6大类17项“菜单”供贫困户自主选择。2017至2018年,“菜单式”产业扶贫共覆盖全旗贫困人口4908户12537人,自主发展比例56%,发放补贴资金7950万元。通过实施“菜单式”精准扶贫项目,全旗形成了“一户一业”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全覆盖。
刘文杰是锦山镇上湾子村的贫困户,2019年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发展种植业,承包2亩3分地建设了两个冷棚,准备种植硬果番茄。他说:“之前我已经有两个冷棚了,积累了种植经验,所以今年扩大规模,每个棚平均每年纯收入15000元,我不但要脱贫,还要致富奔小康。”为了实现贫困户自主“点菜”,喀喇沁旗主动问需于民,认真了解困难群众发展意愿,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乡镇街道、各驻村工作组牵头,进村入户,反复沟通、详细调查,实打实找准各家各户致贫根源,逐户确定贫困类型,逐户宣讲“菜单”内容,引导贫困户根据发展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脱贫项目。
在实施“菜单式”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喀喇沁旗坚持规范项目管理流程。贫困户申请项目时,由帮扶责任人入户核查,项目申请由本人、贫困户签字,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驻村第一书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签字,村委会审核盖章后报乡镇(街道)政府,乡镇(街道)政府审核签字盖章汇总后报旗扶贫办审核签字盖章,由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组织贫困户实施、验收和后期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营并发挥效益。2017-2018年,全旗贫困户累计下单“点菜”16998份,其中选择自主发展养殖业累计3561户8051人,种植业累计1898户4661人,商业累计29户84人,旅游业累计16户45人,光伏累计1343户3197人,资产收益10151户22485人。
记者 宋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