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50多亩的北沙参,以前要雇人工来挖,挖完要花7万多块钱。去年我花了5万多块钱租了几台挖药机,一个多星期就挖完了,省时省力不说,算算还能节省2万多块钱。”牛家营子镇下水地村种药材大户李大爷对机械挖药材的效率赞不绝口。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辆辆挖药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备耕景象。
如今在喀喇沁旗,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涌入“农门”,开着新农机、玩转新农技,为乡村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人才力量。
“这是我们的特产赤松茸,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口感极好,拍下后马上就可以发货!亲们,抓紧下单吧!”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货正在喀喇沁旗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孵化基地直播间进行。主播们一边展示产品,一边向粉丝们推介带货,质朴的形象,优质的产品,线上销售“一路飘红”。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技术、新农具的普及发展,乡村最缺乏的就是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农人”。喀喇沁旗始终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培育,全方位“扩容”乡村人才队伍“底盘”,为涌现更多“新农人”打下坚实基础。聚焦全旗“9+N”特色优质产业,大力挖掘和培养本地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农牧产品经营大户等群体,探索建立1+10+N高素质农民人才库,依托职业院校、人才孵化基地等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技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3200余人次。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配套保障仍不完善,高素质“新农人”扎根乡村的动力依旧不足。因此,不仅要把“新农人”引育好,还需要留得住。结合喀喇沁旗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不断完善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人才需求220余项。持续建立健全适合“新农人”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新农人”在乡村有盼头、有甜头,让“新农人”真正在乡村扎根。同时,发挥优秀“新农人”榜样作用,做好典型案例宣传,从“新农人”群体中选出优秀代表现场展示、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激励更多“新农人”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版图。
来源:赤峰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