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锡伯河,奔流不息,那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流动的歌。
巍巍马鞍山,纵横千里,那是这片土地上一幅多彩的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亿万年的雕凿为这里绘就了一幅幅壮美而神秘的画卷。
青山翠拥,碧水环绕,这就是漠南大地上那颗绿色、纯净、自然、耀眼的明珠——喀喇沁。
人文旅游底蕴深厚
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财富和诗意家园。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 喀喇沁旗历史文化宛如一朵盛开不败的鲜花,灿烂辉煌,熠熠闪光。
喀喇沁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拥有众多文化古迹,以喀喇沁亲王府、龙泉寺、灵悦寺、康宁寺、福会寺为代表的蒙元、满清文化独具特色,别有风格,耶律琮墓、和硕端静公主陵等历史文化遗址丰富多样,成为喀喇沁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建府时间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同时,在马鞍山景区入口,由“北国神笔”、著名书法家苏涛亲自创作并书写的文化石刻《马鞍山赋》已成为马鞍山地标性的文化景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看临摹。近年来,喀喇沁旗委、旗政府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展现文化魅力,文化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休闲游异军突起
“天苍苍,林莽莽,天然氧吧半旗疆”是蔚为壮观的森林景观最为恰当的描述。康熙皇帝巡游喀喇沁旗时曾经赋诗赞叹:“古木苍天路不穷,枫林飒沓响秋风,临蹓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
喀喇沁旗地貌独特,青山掩映中林野无垠,发源于喀喇沁旗的锡伯河日夜奔流,在大自然纯净的呼吸中,滋养着一道壮美的生态屏障。全旗境域内森林面积达27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57.8%,居全市之首。在30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市级自然保护区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
总投资4500万元的马鞍山汽车营地项目就位于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在这里,塑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营造的是城市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马鞍山汽车营地作为马鞍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游客到马鞍山参观和旅游度假的重要选择。
美林谷是清朝皇家林苑木兰围场的其中一部分,凭借其稀缺的亚高山湿地生态结构,被誉为“东方雪源圣地”。美林谷运动休闲度假区是一个将浪漫的欧洲滑雪度假理念与充满东方神韵的华北天然雪域环境相结合、近40平方公里的滑雪度假旅游天堂。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红花点缀着笑意,绿树挺举着期望。迎着和煦的春风,穿过金色的郊野,我们走进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雷营子村。
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舒心、暖心,该村新建了手工体验、书画苑、皮影戏等旅游产品,水上拓展设施、非动力乐园、开心牧场游乐场、七彩滑道、丛林CS、沙地摩托等游乐产品,让游客在自然的乡村环境中体验雷营子不同的美。
无独有偶。近年来,被赤峰市评为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美林村围绕“旅游兴村,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依托美林谷滑雪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林家乐、特色民宿等,让游客在休闲度假中享受田园风光。
在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后,雷营子村、美林村成了真正的吉祥福地。
雷营子村、美林村是喀喇沁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喀喇沁旗坚持“全域布局、全季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养生园、休闲喀喇沁”大健康产业发展定位,以助力脱贫攻坚为着力点,以景区依托带动为发展方向,全力推动乡村旅游纵深发展。2019年1至8月,全旗乡村旅游完成投资4860万元,新增乡村旅游接待户28户,总数达到135户,直接从业人员1150人,旅游接待 21.3万人次,收入 7433万元,分别增长115%和121%。雷营子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雷营子村、三家村、古山村先后被命名为“赤峰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初步形成了以雷营子村研学基地、古山村森林康养、三家村王府美食、十家村满族风情为代表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作为国、省道与景区的连接线,公路在发展全域旅游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旗从锡伯河沿线向两翼延伸,形成了贯通连接5个主要景区、覆盖9个乡镇的5条乡村旅游环线。
历史在不断的被改变,新时代征程的路上,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正引发着文明建设的重大思考。群山环抱,绿野成荫的喀喇沁旗,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构建了“一河两山四镇五环”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成为城市中心的“近郊生态公园”。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喀喇沁旗的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喀喇沁旗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入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好一方碧绿,守住一片蔚蓝,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蓝图。
记者 白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