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喀旗将就业创业扶贫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工作,不断创新举措,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年内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引导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200人以上,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800人以上。充分利用再就业资金,使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实施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扶持创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政策宣传等五大举措确保就业扶贫落地见实效,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因人分类施策,全面开展技能培训。
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就业扶贫的根本举措,引导贫困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使其至少掌握一项长期稳定脱贫的就业技能。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搬到贫困村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做到集中培训,实现应训尽训。
二、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对接就业岗位。
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对接就业岗位。8月6日—8月7日在赤峰市和美园区居然之家2号厅隆重举行103家企业参与的喀喇沁旗精准扶贫大型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596个,应聘人员累计800人次,其中包括精准扶贫劳动力130人,成功录用80人。
三、依托产业支撑,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各乡镇、街道根据产业和贫困户实际,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愿望,与贫困户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王爷府镇自主经营模式的发展硬果番茄产业;南台子乡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实现贫困户脱贫的带动、合作经营模式;王爷府镇兴隆村种鸭繁育扶贫产业园资产性收益模式;赤峰金马鞍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扶贫基地模式等,不同形式的实现了精准扶贫户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四、开发公益岗位,强化政府扶持引导。
我旗将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整个就业扶贫工作的破题之举,按照“岗位托底,劳动脱贫”思路,突破现有就业政策对户口的限制,广泛开发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农村环境保洁员等政府公益扶贫岗位,创新岗位使用方式,落实岗位扶持政策,按每月720元/人补贴标准发放岗位补贴,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足不出村即可就业脱贫。截至目前,全旗共开发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131人,环境保洁员701人,合计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832个,带动794户2330口人脱贫。
五、政策宣传家喻户晓。
将就业政策宣传作为就业扶贫的主要内容,使每一位贫困劳动力都能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通过编发《就业创业扶贫简报》,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和渠道开展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解读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和传达中央、自治区、市、旗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宣传身贫志坚的好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转变思想、积极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