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涌河 孙伟 通讯员 兰金学) 2月下旬,喀喇沁旗各乡镇纷纷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学习政治理论,理顺富民强村工作思路。入春以来,旗委、政府根据农民群众意愿和期盼,着手各村党支部书记强能力、提素质工作,并坚持选拔、培训、激励并举,大力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旗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均由群众信得过的精兵强将组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坚持“有能人办事”,选齐配强舵手。结合村党组织换届,实施“选、派、带、储”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即党员选。按照正常的党组织换届程序,自主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派”即党委派。针对个别村党群关系不和谐、干群矛盾突出、支部无合适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实际,下派能胜任书记职务的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带”即强村带。实行强村带弱村,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储”即后备储。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组建“虚拟班子”,建立“三推一考”确定后备干部、“以一带一”培养后备干部、“镇村兼职”使用后备干部的干部培养机制,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坚持“有能力办事”,强化教育培训。在广泛征求乡镇、村党组织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实行基层点菜、旗委配餐的菜单式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实地考察、经验介绍和研讨交流有机结合的办班方式,坚持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016年,三次召开全旗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拉练检查会议,通过“比、学、看”,共同督促提高。
坚持“有劲头办事”,建立保障机制。在政治激励上,在各乡镇、街道选择2—3名村干部,作为乡镇科级副职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对先进村党组织和优秀村干部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全旗“一先两优”表彰中,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受奖比例分别占到总受表彰总数的42.2%、27.5%。在经济保障上,将村干部基本报酬纳入财政专户,村“两委”正职、其他成员的年度基本报酬最低保障标准分别达到15000元、12000元,村级运转经费达到6万元,同时建立了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定期体检制度。在阵地建设上,旗财政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建和修缮村组织活动场所66处,切实改善办公条件,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