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首个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项目发酵的基料在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圆满完成发酵,正式投入林下种植阶段,标志着喀喇沁旗赤松茸产业朝着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
走进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的林下经济管理基地,堆积如山的赤松茸基料正通过卡车源源不断运往周边山林。“以往种植户发酵基料都是半生料,温度在40度左右。现在发酵到70度,并且发酵两次,有效地消灭了杂菌和虫卵,很好地解决了农户自行发酵基料时存在的发酵不充分、杂菌污染等问题,确保了基料质量稳定,为赤松茸优质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林下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滕文新介绍道。
在种植作业区,种植人员清林地、运基料……忙碌而有序。该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极大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现代化进程,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发酵隧道,基料发酵充分、稳定。原来每亩地总产量7000多斤,今年能达到10000斤。”喀喇沁旗赤松茸种植户宋占丰兴奋地说道。收入的显著增加,让像宋占丰这样的种植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喀喇沁旗积极引进和培育赤松茸,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赤松茸种植基地。2024年,喀喇沁旗争取300万元自治区资金支持,建设了8条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及其配套设施。预计今年6月即可采摘第一茬赤松茸,总产量预计达到200万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来源:赤峰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