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震宇 孙伟 实习生 兰金学) “旗里出台的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给所有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打破了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现在做不做、好不好都与收入挂钩,压力很大。不过,我还就喜欢这个奖惩分明的考核,有压力才有动力嘛!”喀旗牛家营子镇南荒村党支部书记王凤海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说。
近年来,喀旗实行“待遇保障+考评约束”双管齐下,培养了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拿出真金白银,在待遇上“动真”。坚持有阵地办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4年以来,旗财政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支持新建和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8个。坚持有能力办事,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数十万元,集中举办全旗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切实提升了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坚持有劲头办事,旗委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基础保障的安排意见》,对经费、待遇、场所等14项保障内容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保障的政策要求全部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旗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村班子和村干部奖励,每年为每名在职村干部补贴养老保险500元,每届至少为在职村干部免费体检一次。
强化激励约束,在管理上“碰硬”。实施村班子及村干部“一定两考三评”绩效考评办法,“一定”即确定职责目标,结合实际确定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两考”即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分别明确考核内容和重点;“三评”即党员群众测评、乡镇机关干部和党政班子成员分别测评,确定民主测评得分计算方法和各自所占比例,最后按考评得分确定考评等次,并和优先评优、绩效工资、任职年限等挂钩。建立村干部职务退出机制。针对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称职、违法纪”等问题,明确了“影响村班子团结、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违反财经纪律、不称职票超过总数1/3、组织和参与群体访、越级访”等13种符合职务退出的情形,并通过主动辞职、组织调整、劝其退出和罢免4种形式予以退出。目前,已有19名村干部因为重点工作开展不利、综合评比排名靠后而遭到了免职、停职和降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