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震宇 马文基) “自从参加了妇联开展的‘守门人行动’,我的生活有了太多的改变,生活更开心了,更能理解别人了,更愿意帮助别人了,让我觉得我很重要、很有能力,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成就感。”喀旗南台子乡川心店村“守门人”于文波说。
近年来,为提升妇联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切实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014年初,喀旗妇联启动了“守门人行动”试点工作。
据悉,“守门人行动”是市妇联在实施清华大学“农村老人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基础上,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守住爱的天空而组织开展的爱心奉献行动。自2014年以来,喀旗妇联坚持把“守门人行动” 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妇联服务能力、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示范先行,探索模式。2014年,喀旗妇联先后在牛家营子镇水泉村、锦山镇田营子村、南台子乡川心店村试点开展“守门人行动”,并通过市妇联、清华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师生累计开展培训指导交流活动18次,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涉及精心挑选示范点、筛选确认被守护对象、优中选优确定“守门人”、做好“守门人”培训工作、做好守护双方的联系对接工作、搭建外部支持平台、督促检查指导等环节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该工作模式的确定有力地推动了“守门人”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多次接待清华大学、美国LDS慈善协会和全国妇联、自治区妇联等各类机构的参观考察,《光明日报》、新华网、《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
加强领导,全面推进。近年来,喀旗妇联在示范点工作日渐成型、经验日益丰富的基础上,拿出专项经费,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要求乡村两级妇联组织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2016年,喀喇沁旗被市妇联确定为“守门人行动”示范旗,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守门人”志愿者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关心照顾贫困留守妇女儿童,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与温暖。
部门联动,整合资源。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喀旗妇联注重加强部门联动,发挥部门合力,增强发展后劲。据了解,喀旗妇联与喀旗政法委联合,把所有“守门人”纳入综治网格员,为工作持续开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2015年末全市平安建设工作观摩活动中,喀旗政法委把水泉村“守门人行动”作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迎检观摩点进行了重点推介。与此同时,喀旗妇联还把项目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实施情感帮扶、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各部门在人力、物力等资源上的支持,有效推动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