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足迹】殷殷嘱托犹在耳 不负青山不负国——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鞍山林场三周年之际
人间七月芳菲时,满山绿色最怡人。三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着对林场职工的深情厚谊和深切牵挂,走进马鞍山林场,看望慰问林场职工。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如今,虽然距离总书记亲临马鞍山林场考察调研已过去三年时间,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早已刻印在马鞍山林场每一位职工的心底,化为凝心聚力、努力向前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我们将牢记嘱托,全力保护好绿水青山。”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说。
三年来,马鞍山林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林场生态建设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三年时间,共完成各类项目造林6883.2亩,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防治森林小蠹虫80500亩,在重点区域设置害虫监测点6个,悬挂诱捕器60套,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坚持多角度多形式开展林业法律法规、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宣传,全力加大对原始次生林、林地资源管理,有效保护了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把森林防火作为重中之重,始终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防火方针,实现了从建场至今没有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良好局面,确保了林区平安。与此同时,马鞍山林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现代林场、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从“排查资源底数、确定发展方向、高标准开发利用”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林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争取资金加强营林区管护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职工生活用房,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三年来,完成了场部办公楼改造修缮、实施了宫营子营林区管护用房的新建项目和阳坡、景区两个营林区管护用房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防火隔离带2174延长米,修建防火道33905延长米。增添防火宣传车2台,喷水车2台,实现了空中有监测、山头有监控,林内有巡护,扑火有队伍的综合防控体系,创造了建场以来连续6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管护业绩。
“三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在护林防火、防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寻求突破。下一步我们林场将依托天然自然环境,加快自身发展。一个是林下经济,重点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野生驯化。第二是建设一个防火实训基地,通过建设防火实践基地,来加强防火建设。第三我们还要发展一个科普基地,建设动植物标本展示馆,通过以上几项措施,使林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马鞍山林场场长初光明对记者说。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正确处理森林资源管护与森林资源培育,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互利双赢,是马鞍山林场抢抓国有林场改革机遇,奋力推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我们现在是财政全额拨款,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工资按时到账,工作信心足了,干劲更大了。”马鞍山林场职工一谈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笑容灿烂,感慨不已。
新起点、新规划、新征程。生活在马鞍山林场这片热土上,一位位林业人正以艰苦创业的大气度,正以绿色圆梦的大情怀,在全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征程上,奋力逐梦、不断前行。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鞍山林场三周年,三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关于生态建设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我们采取多元化、多模式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努力让绿水青山产金出银。通过发展林业经济,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喀喇沁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武波表示。
一代一代接着栽,一代一代持续管。如今,通过严格的保护管理,马鞍山林场不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和鸟类种类也十分繁多,其稀有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已成为喀喇沁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如今的马鞍山景区,已逐渐成为“林下康养之地”的核心区之一。景区公园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饮18家,带动1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万物方生,千年福泽,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牢记使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马鞍山林场职工正积蓄起强大的正能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绿化祖国初心、牢记生态建设使命,在努力建设现代美丽林场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作者:融媒体记者 王博 实习记者 张滢 特约记者 董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