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厕所改造
“厕所革命”是民生难点,也是体现文明进步的标尺。“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曾是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状况随着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不断发生新变化,小厕所引领着农村环境卫生的大变革。
8月27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喀旗王爷府镇罗营子村,该村热火朝天的农村改厕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
罗营子村11组村民魏素香去年在家里安装了室内坐便器,冬天不用出屋就能上厕所,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家人的日常生活,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如今,魏素香经常向村民介绍厕所改造的好处。“我们家是2019年11月份第一批安装的新厕所。家里安装了室内坐便器,使用起来就是方便,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到我家来询问使用情况。”魏素香说。
厕所状况,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厕所改造,不仅让农村群众过上洁净卫生的新生活,也为农村通过粪便处理,施用农家肥找到了着力点。据魏素香丈夫介绍,新厕所对粪便进行处理后,直接变成有机肥,能当作种菜用的肥料。如果粪便量足够,可以直接拉着种地用。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为切实把“厕所革命”这一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罗营子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摸底调查,打造改厕试点,认真听取村民意见,挨家挨户宣传改厕好处,让群众深入了解。并在施工建造时,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统一标准,坚持施工一处、合格一处、满意一处。
“通过几户村民试点情况看,还是室内厕所比较适合。村民到了冬天天冷时,不用出屋就可以上厕所。现在我们村有意向改造的村民97户,大伙儿的反响都挺好的。”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刘艳华对记者说。
据了解,自2019年5月启动厕所改造工作以来,该旗坚持将农村厕所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示范带动、整村推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试验,旗农牧局、各乡镇、村及时宣传动员,镇村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不断探索厕改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努力将农村厕所改造打造为良心工程、满意工程。
“为保证农村厕所改造顺利推进,喀喇沁旗成立了以旗委书记、旗长任双组长的厕所改造领导小组,到省内外多地进行学习考察,反复研讨。2019年在王爷府镇三家村选取8种模式进行试验,后来又增加到11种,到今年春季一共选取了14种厕所改造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并选取甘肃省武威市的四季水冲模式作为全旗农村推广的厕所改造模式,争取在10月中旬完成1.6万户的厕所改造任务。”喀旗政协副主席、农牧局局长比其格图告诉记者。
记者 于红璇
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 通讯员 李荣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