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孙伟 通讯员 丛宇晖
7月15日,30余个单位党组织来到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3000余名游客与马鞍山村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话总书记考察一年来乡村的发展进步,共谋今后乡村的创新路径。
一年来,河南街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尤其是考察赤峰市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建设“组织强、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大美马鞍山,成立马鞍山村党建引领山葡萄产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努力实现组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收入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红色印记,夯实基层组织
通过“组织联建、思想融合,党员联管、服务融合,载体联动、资源融合”的“三联三融”工作机制,抱团取暖,共同解决发展难题,实现了党建和产业互促双强。
组织联建、思想融合。共同体充分发挥马鞍山山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的核心牵引作用,围绕山葡萄主导产业攥指成拳,通过“三个清单”无缝链接、“四大机制”精准发力,实现共享资源、共谋思路、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员联管、服务融合。通过统筹党建资源,开展党课同上、联谊同演、党日同过、服务同搞等活动,借助党组织的号召力,广泛凝聚工、青、妇等组织力量,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最大化。
载体联动、资源融合。按照“互帮互助互联互通”的思路,通过整合项目建设、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等资源,实现把过去“自家事自家办”变为“一家事大家办”,共同体成立以来为村里解决果树灌溉、供电协调、技术指导等各类难题16件。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屏障
松林遍地的马鞍山,是共同体所有成员单位、上千名共产党员、363名生态护林员对“造绿、护绿”的坚守与传承。
“造绿”构造绿色长城。为了时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让总书记的嘱托在喀喇沁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2019年10月份开始,共同体成员单位的专家团队和护林员对辖区内可造林的荒山荒地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地造林地块30530亩,制定2020年生产计划,并对所有造林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截至今年6月末,马鞍山林场已完成退化林修复11000亩,沙源造林36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500亩,植被恢复6300亩,森林保险灾后治理及恢复8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护绿”守护绿色家园。共同体成员单位组建生态联盟,对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分片划区,设置党员环境卫生先锋岗,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生态保护力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使生态保护意识根植人心,将爱护生态、保护生态、参与生态建设变为广大村民的行动自觉,2019年马鞍山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紫色产业,铺就致富道路
各共同体成员利用自身资源,互助联帮,围绕山葡萄产业不断健全服务链,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共同体贯彻落实“带动力”,共同体带动60.8%以上农户种植山葡萄,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种植链,山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亩,每亩产2000斤,每亩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党建链在山葡萄种植、加工、管理、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全覆盖,带动种植户增收80万元。
蒙野酒业和金马鞍酒业组建产业联合体,采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产业模式,延伸了产业链,保护价收购山葡萄,稳定了销售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为马鞍山村农户直接增加收入1000元/亩。目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33户75人实现脱贫,累计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20人,每人年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