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喀喇沁旗紧紧围绕增收脱贫这一关键点,以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为目标,抓住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牛鼻子不放松,鼓励引导辖区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
☆喀喇沁旗数字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竭诚为您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电话:18604761989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资讯社区在线喀旗新闻浏览
喀喇沁旗数字社区便民服务平台
假如我不在线或者本人不在电脑旁边:你直接
留言就可以了,我第一时间给你回复额!
喀喇沁旗就业扶贫车间成增收脱贫“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点击率:682次    共有0条评论
   自2018年以来,喀喇沁旗紧紧围绕“增收脱贫”这一关键点,以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为目标,抓住“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牛鼻子”不放松,鼓励引导辖区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变集中为分散,让形式灵活的就业扶贫车间在喀旗安家落户,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源头活水”。
  “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热度渐高
  走进喀旗锦山镇阳坡村贫困群众于素霞的众富手工坊,东面临街的屋子里挂满了造型各异的皮制品,西面一间屋子就是皮制品制作车间,缝纫机、锁边机、各种皮料摆放其中。
  于素霞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在自家院里办起了皮具加工车间,组织该村贫困劳动力和残疾人手工制作汽车坐垫、儿童鞋、狗皮褥子、皮手套等,吸纳劳动力30多人,其中精准扶贫贫困劳动力9人。
  于素霞的众富手工坊只是喀旗发展“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的一个代表。为了更好地满足贫困群众居家发展产业的现实需要,该旗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积极引进合作企业,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方式,建设“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由企业提供必备的生产工具、原材料,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生产标准,负责回购生产出的合格成品,将订单分散到贫困人口家中,为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新路。
  近日,十家满族乡十家村的就业扶贫车间举办了2019年首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主要教授葫芦绘画技巧,提升景泰蓝工艺葫芦制作水平。
  该村一组贫困群众刘学梅利用农闲时节在家里制作景泰蓝工艺葫芦,每月可增收1000元左右。
  “现在在村里的就业扶贫车间干活,既不耽误农活,还能增加收入,真是个好项目。”刘学梅说。
  “除了锦山镇、十家满族乡,王爷府镇、乃林镇也已经办起了‘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发展势头都不错。”旗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周俊明高兴地说。
  “合作社式”就业扶贫车间蓬勃发展
  牛家营子镇是喀旗中药材的主产区。如何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放大亮点,提升动能,推动小药材实现大发展、小项目收获大效益,只有坚持打好组合拳、走集聚发展之路——合作社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发展平台。
  该镇团结村浩通种植合作社是一家专营中药材种植、购销、加工、仓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该合作社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种植沙参、桔梗、防风、黄芪、牛夕等中药材,以技术、市场为先导,以基地、农户为依托,以品牌、加工为后盾的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产业链条, “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脱贫有了抓手和支撑。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60余户,租种流转土地5000多亩,固定用工40多人,季节性用工100多人,其中精准扶贫户劳动力10人。依托合作社增收脱贫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重要选择。
  一花独放不是春。近年来,喀旗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着力强化 “合作社式”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由合作社统一负责联系订单和销售,鼓励引导贫困人口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统一标准,引导农户从事高原特色果蔬花卉药材种植、猪牛鸡养殖等。如今,像团结村一样,采取“合作社式”就业扶贫车间助农增收的乡镇已遍布全旗,一个个合作社恰似一朵朵艳丽的花,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同时,也为该旗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集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支部+公司+党员+农户”扶贫车间方兴未艾
  南台子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资源短缺,产业发展类型单一。为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南台子乡政府立足实际,牵头成立了以乡畜牧站为主的“金羽工程”办公室,大力发展柴鸡养殖,特色养殖业成为该乡脱贫产业转型改革的“破窗之举”。
  南台子乡大沟村三组贫困户杨延秋因交通事故左腿伤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为了帮助和带动杨延秋脱贫,该乡养殖大户鲍金民为其量身定制了养柴鸡脱贫的发展思路,并帮他购买了1500羽柴鸡。柴鸡开始产蛋后,每天可产蛋40余斤,经济效益显著。
  据悉,赤峰金羽农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吸纳11户养殖户参与产业发展,并带动24户贫困户加入养殖行列。截至目前,该乡累计养殖柴鸡18500羽,其中蛋鸡9250羽,每只蛋鸡平均一年产蛋110-130个,纯利润达30元左右;肉鸡9250羽,每只肉鸡纯利润20元左右,贫困户年增收46万元。
  实践证明,该乡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每年固定10%分红”的机制,辐射发展乡村扶贫养殖车间,走出了一条“村支部书记为公司法人、党员做引领、贫困人口参与度高、企业发展动力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扶贫路子。
  除上述几种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喀旗还坚持发展“产业基地式”就业扶贫车间、 “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着力构建产业多元、形式多样、路径多向的立体式就业扶贫车间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开拓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
发表留言
发表留言请先登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信息和评论纯属网民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处理!
栏目导航
活动推广
打造喀喇沁旗数字社区便民服务平台!
 天梦网打造北方网络平台;
玉龙信息港也叫赤峰信息港或赤峰玉龙网
叫赤峰信息港和赤峰玉龙网!
专业建设网站!免费维护和推广。
网络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网络信息走进全家万户!
在家轻松点击!就可了解喀喇沁天下事!